校园欺凌的推荐处理方法

如果老师和学校没有处理或者冷处理的话,可以考虑以下方法:

重点:校园欺凌又称校园霸凌,是扫黑除恶要除的重点对象。

1.教育局

找负责“扫黑除恶”的分管科室(扫黑除恶转为常态化工作,必须有分管科室。)

去反映校园欺凌,揪住别放,让给出具处理意见。

教育局是扫黑除恶成员单位之一,教育方面涉及扫黑除恶的,只有校园欺凌一项。

只要教育局按扫黑除恶校园欺凌去办,学校会反过来去求你,事情就变主动了。

到了教育局,一旦给事件定性为扫黑除恶校园欺凌案件了,是要明确责任人甚至要给处分的。

提示:如果进不去怎么办?参考:先在市长信箱或者单位官网纪检监督板块留言,后要求对应科室联系人联系电话和对接时间。别问我怎么知道的,因为我隔壁科长曾经因为这个事情跟我闲聊时说当事人聪明,不然他就当看不见。(来源网络)

2.政法委

政法委主管扫黑除恶,有专门的办公室。

只要你不是诬告陷害,扫黑除恶肯定给你个说法。

以上参考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647707388/answer/3488851422

以下参考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A3NTQyNjA5Mw==&mid=2652062094&idx=1&sn=bb54d777493208cd7f1f35931a0cc786

哪些行为是校园欺凌?

校园欺凌大致可分为六种类型:

01 身体欺凌

徒手或者利用工具对弱势同侪进行踢打、碰撞、推搡、抢夺财物、故意破坏衣服等。

作为最常见一种欺凌类型,身体欺凌不一定会给身体造成明显伤害,因此并不能以是否造成流血受伤或者达到法律意义上的轻微伤、轻伤标准来衡量是否构成身体欺凌。

02 言语欺凌

谩骂、嘲笑、讽刺、取绰号、威胁、故意损毁他人名誉等,常和“关系欺凌”交叉进行。

03 关系欺凌

通过间接的方式对受欺凌者实施的欺凌行为,如欺凌者在受欺凌者身边的同学中散布毫无依据的谣言,使受欺凌者受到群体排斥和孤立等。

04 性欺凌(或性别欺凌)

通过语言、肢体与其他暴力行为对受欺凌者进行与性生理、性心理有关的欺凌,如嘲笑、挖苦甚至攻击受欺凌者的性别特征、性格特点、性取向、性别认同等。

05 反击型欺凌

受欺凌者因为长期遭受欺凌而产生的不良反应,可能是直接对欺凌者展开反击,也可能是转而对比自己更加弱势的人展开欺凌,是校园欺凌的恶果之一。

06 网络欺凌

利用电子邮件、手机短信、社交软件、社群网站等手段散播侮辱性、不实言论、图片等对他人进行威胁、骚扰、欺负、侮辱人格、披露隐私等行为。

 

哪些行为是校园欺凌?

作为家长,要懂得观察孩子的异常表现,因为孩子在遭受欺凌后可能会出于恐惧和胆怯而无法向父母开口。请注意,出现以下情况时,孩子可能正遭受欺凌!当然,孩子做出这些表现的原因有很多,也可能并不是校园欺凌导致的,应当仔细观察和应对。

01 突然不想上学

原本并不排斥学校的孩子突然表现出不愿上学的倾向,可能是学校里出现了一些另孩子烦恼,不愿面对和处理的事情。

02 无端情绪变化

孩子放学回家闷闷不乐,有厌学的念头,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阴晴不定,可能是学校有什么事情影响着他

03 抱怨有同学针对他

这是孩子寻求帮助的信号。家长可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教他试着缓解这种情况,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询问,或者把同学请到家里来玩,不经意地聊聊天。切勿以“为什么只针对你不针对其他人,肯定你自己有问题”的错误想法搪塞孩子。

04 身上出现伤痕

孩子放学回家全身脏兮兮,身上还有伤痕,一看就是打斗造成的,但孩子一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伤到的。千万不能忽视。

05 行为异常

如果孩子情绪特别不稳定,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很激烈的反应,如特别粘人、拒绝去学校、非常胆小怕人甚至有自我伤害倾向等,建议家长去学校了解情况。

06 睡眠出现问题

失眠、噩梦、尿床等问题也是孩子遭受校园欺凌的表现之一。

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办?

01 学生

作为学生,若遭受了校园欺凌,应立即告诉家长或者老师,不要一味忍让或者盲目反击、“以暴制暴”。受到欺凌的学生要明确一点,就是有错误的人是欺凌者,而不是自己。同时,要远离欺凌者,并且不要去欺凌他人,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另外,面对来自不同家庭、不同环境的同学,要懂得尊重彼此之间的差异,接纳和自己有差别的人,逐渐培养成熟的处事办法。

02 家长

我国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规定:“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,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时告知其本人,并听取他们的意见。”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受到校园欺凌,要及时从法律、道德等角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、建立自信心,并教会孩子正确的处理方法。同时要与老师、学校管理人员沟通,以便对后续问题进行合理的处理。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欺凌了其他学生,要教会孩子欺凌所带来的危害,帮助孩子形成责任意识,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需要负责任的,并教会孩子将心比心、学会尊重差异。

03 老师

作为教师,应当关爱每一位学生,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避免“贴标签”,让学生之间感受到尊重和平等。联合国《儿童权利公约》提出,儿童有权利对影响儿童的一切事项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,对儿童的意见应按照其年龄和成熟程度给以适当的重视。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,应当鼓励学生参与,能够让学生自行解决的,应该放手让他们自行解决;如果欺凌双方不能有效沟通,老师应当用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。

当然,面对一些比较复杂或者恶性的事件,老师和学校应当坚决地介入处理。同时,要重视家长的介入,传达积极信号来引导双方家长的有效沟通,帮助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。